张培力&鲁明军 对谈

 

2019年7月14日,策展人鲁明军和当代艺术家张培力在油罐艺术中心展开了一场对谈。对谈从张培力在油罐艺术中心展出的作品——《有半导体收音机和号筒喇叭的声音装置》出发,延伸至对张培力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创作理念的讨论。

 

作为张培力在2016年台湾关渡双年展的策展人,鲁明军对此次展出的作品相较于之前的变化很感兴趣。他提到,在台湾参展的作品《标准的,健康向上的,有特色的圆及其音响》中,八台晶体管收音机被有序地摆成一个圆形,圆心的位置安装了一把可以旋转的长柄麦克风。而在此次展览“建立中”展出的作品中,收音机不止八台,展台更高。此外,在不同的展览中,受不同语境影响而产生的不同又是如何被呈现的也成为对谈开篇的话题之一。

 

张培力

有半导体收音机和号筒喇叭的声音装置

2019

声音装置

 

 

l 对谈精选 l

 

 

鲁明军:关于这两次展览中这件作品的变化,我想问一下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张培力:这件作品是特意为油罐艺术中心创作的。它与在台湾展出作品有关联但有三点不同:一是收音机的数量增加了。二是作品中间的机械装置,即麦克风,取消了。第三点比较隐秘,即此次展出的作品并不是实时播音而是播放从网上下载的内容。此举意在消除收音机信号的不稳定性,让观众对半导体收音机有更清晰直观的感受。关于半导体收音机,我觉得它特别能划分出年龄层。在当前的环境下,很多人无法融入网络时代,还留恋在半导体收音机的时代,这是一个巨大的差异。

鲁明军:录音和即时传播的差别很大。即时传播带有很强的参与性,像一种社会媒介。但世界各地的录音的语义又不一样,带有一种世界性的表义,这其实也是在消解地方性。原来的作品有很强的地方性,比如只能收听当地能收听到的广播,但今天的作品中又你试图把这种地方性混杂起来。对这种差异,你是如何考虑?

张培力:这其实是每人每天都会经历或正在经历的一件事。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所身处的环境,所熟悉的文化中,很多东西正在不断消失逼迫我们改变。比如微信与支付宝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对谈现场

油罐艺术中心报告厅

 

 

鲁明军:回到作品本身,半导体收音机和喇叭作为一种陈旧的媒体,其传递的声音却源自当下。正如你已习惯于现代的生活,但在作品中你却习惯于使用老媒体。那么你是如何使用老媒体来传达你当下的感受的?

 

张培力:这样的老媒体其实包含了一种政治与权力的概念。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我的童年里,半导体收音机是生活中很重要的存在。但我们不敢大声播放,怕被邻居举报。虽然它是上世纪最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但在今天已经完全被取代。技术在不断地改变,人的生活也在不断改变,不同地方对待这种技术的态度是不同的。中国在对待技术的态度上处在北朝鲜和西方国家两个极端的中点。所以,很有意思的是,技术不是纯粹的一样东西。特别是和信息有关的技术,是可以被选择,可以被控制,甚至是可以被消解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觉得老半导体收音机和现在的(语境)是有间接的关系的。

 

油罐艺术中心报告厅艺术家张培力、策展人鲁明军

 

鲁明军:我小时候有记忆,喇叭会用来传播重要的通知。包括学校,也会通过这样的喇叭来播放广播体操音乐。

 

张培力:这个叫做号筒喇叭,现在很少使用。号筒喇叭直到我读大学都是一种很重要的媒介。对我来讲,号筒喇叭代表了一种权力和权威,因为个人是不会拥有号筒喇叭的。个人拥有的媒介是带有私人性质的半导体收音机,但是号筒喇叭的所有人必定是单位或者是集团机构。

 

鲁明军:这个作品从这个角度来说,号筒喇叭代表集体权力,而半导体代表个人。但在某种意义上,它又超越了集体权力,因为当他形成了一种没有边界的噪音。在上海的这个作品又隐藏了一种权力(的象征)吗?你有考虑过这个关系吗?

 

张培力:我觉得有没有脱离或者摆脱集体的概念,但对我来讲,人的聚集是噪音的来源。人凑在一块就是一种噪音,是无法摆脱的。

 

 

l 观众问答节选 l

 

观众:两位老师好,请问张老师,您创作之初西方的当代艺术是什么样的状态?比如当时有美国的艺术杂志,他们非传统的绘画、非绘画类的创作是什么状态,这个状态对你的创作有影响吗?

 

张培力:有,我们上学的时候有《西方现代艺术》这本书,还有其他的几本。我们没办法出国,基本上是通过阅读来了解,处在隔岸观火的状态。就像后来西方人看中国差不多,也是隔岸观火。那时候觉得艺术家什么都可以做,很重要的一点是选择很多,但不是说做什么都有意义的,意义要艺术家自己来定义,包括关于语言和作品的概念、意义。以前中国的艺术家不考虑这些,所有事情都是现成的。那时候我们受到的教育中,油画都是写实的,主流的是革命现实主义。中国和西方艺术家不同的地方一个是中国文化,一个就是革命现实主义,如果摆脱这两个,剩下的怎么来做是一个问题。

 

观众:两位老师好,请问张老师可否给现在想要从事艺术的年轻人一些建议。

 

张培力:艺术可学不可教,做不做、做什么样,可能都是命。我们那时候做艺术不需要建议,你们比我们更自由。你要说服自己或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样的艺术,有的可能带来财富,有的可能让你贫困一生。不要认为别人做这样的艺术做得很好,我也可以。别人身上发生的事情在你身上可能不是同样的结果,唯一的建议就是不要照葫芦画瓢。

 

艺术家张培力、油罐艺术中心创始人乔志兵、策展人鲁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