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天:亚特兰大、二次技术革命与一个东方翻译

油罐艺术中心即将呈现艺术家谭天个展“亚特兰大、二次技术革命与一个东方翻译”。展览将于2025年7月4日开幕,持续展出至8月31日。

 

 

谭天:亚特兰大、二次技术革命与一个东方翻译

展期:2025年7月4日至8月31日

地址:油罐艺术中心项目空间,龙腾大道2380号

 

“当谭天向我描述他出于对美国喜剧《亚特兰大》(Atlanta)的热衷而创作的相关作品时;我首先想到的,不是种族问题本身,而是曾经探讨过这一命题并为之著书立说的人类学前辈吴泽霖——我想说:在此意义上,重要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讨论这一问题的“主体”是谁。

 

如今,我们大抵会形成这样一种默契:非洲的社会问题,因由非裔艺术家来表达;亚洲的社会问题,是亚洲学者的专属领域;与之相仿,美国的种族问题自然由美国人来面对;而男人在女性主义者面前,似乎已毫无置喙之所。

 

于是,在近些年铺天盖地的去殖民化、去性别化、去全球化(各种“去……化”)的浪潮中,不同的区域文明与社会形态渐渐丧失了彼此关照、互动的合法性和同理心。这看似是对他者的尊重,实则是将之彻底的对象化,以便隔离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之外,终是老死不相往来,人人活成孤岛。

 

而吊诡的是,如此行事,对于行事者而言,也并未讨到多少好处。与“他者”的消逝如影随形的,是“主体”的萎缩与沦丧——当你不再关照自身经验之外的世界时,你便丧失了思考这个世界的主体性;当你不再试图理解你遭遇的他者时,你便丧失了与之对话的主体性……

 

说回原题,既然谭天选择以当代艺术为志业,便意味着他势必要对当下现状作以回应。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此展若能落地,应在何处落地。

 

似乎应该在境外?谭天曾疑虑:谁会想在国内看一场讨论西方议题的当代艺术个展?

 

不。我告诉谭天:恰恰相反,只有境内艺术机构才担得起此次展览的命题——说得明确些,是以西方作为他者再思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主体性问题。”

 

文字:何贝莉

 

艺术家介绍:

 

谭天,1988年出生于中国北京。2012年毕业于伦敦金斯顿大学自由艺术专业,2019年毕业于纽约亨特学院自由艺术专业,现就职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

 

谭天希望通过他的作品,让观众可以看到一件事物中他们期待的部分、忽略的部分与回避的部分同时发生着。他希望通过这种展示可以让观众尝试着去容忍和理解任意一件事情的复杂性,多面性和未知性。除了自己的创作之外,他还担任着一个高校教师的工作。在课堂中他不断尝试着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去看任意一个问题,并尽力阻止他们的表态。他希望他的学生可以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存在于每一个他们所需要有态度的事情当中去,然后鼓励他们去欣赏同样拥有这样素质的人,尝试培养起这些人之间的默契,建立他们相互交流的平台。

 

谭天近期个展包括:“亚特兰大、二次技术革命与一个东方翻译”,上海油罐艺术中心,上海(2025);“实验艺术三年级大战谭天”,元典美术馆,北京(2024);“我不会唱英文歌”,蔡锦空间,北京(2024);“越老越爱咱爸妈”,盘子空间,北京(2024);“希曼在宜家午睡”,马刺画廊,北京,中国(2023);“(广告牌,宣言,笑话)”,马刺画廊,北京,中国(2022);“欢迎光临”,空白空间,北京,中国(2016);“第二个个展”,空白空间,北京,中国(2015)。近期群展包括:“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华艺术宫,上海(2024);“一颗种子的旅行·元点”,银川当代美术馆,银川(2024);“当下”,Artecal Foundation,香港(2024);“跬步|元典美术馆(武清)三年展”,元典美术馆,天津,中国(2023);“通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中国(2022);“手感”,陶溪川美术馆,景德镇,中国(2021);“重构”,温州年代美术馆,温州,中国(2020);“艺述:85后的八五”,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中国(2019);“Optimism”,EFA Project Space,纽约,美国(2018);“全球定位”,乔空间,上海,中国(2017);“抵抗的涌现”,泰康空间,北京,中国(2016);“为未来而创造:想象不可想象之事”,柏林MOMENTUM艺术中心,柏林,德国(2015)。谭天现在生活和工作在北京。